English

少儿读物缘何销售不畅

2000-07-27 来源:光明日报 刘朝 我有话说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少儿读物的创作、出版异常活跃。据最新统计,我国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或出版少儿图书的出版社有130多家,其中,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30家,出版少儿图书达6000余种,1.5亿册以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儿读物出版大国。

与强劲的出版势头不同的是,少儿读物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特别自1998年以来,全国少儿图书市场更是一路走低,畅销书不再畅销,新版书订数偏低,退货急剧增加,库存图书爆满,回款受阻。以至于许多业内权威人士纷纷感叹少儿图书市场的低迷。

是什么使得我国少儿图书发行出现如此状况呢?

经常逛书店的读者不难发现,在书店里能够买到的少儿读物,大抵不过两类:一是有关“中小学生作文”类的图书,随处可见,几近泛滥之势;二是外国儿童文学名家名著,不仅撞车严重,而且颇具规模,动辄便是十种、几十种的大型丛书。如《世界名著名小说系列》少儿版20种,《世界少年文学精选丛书》53种,《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传世本》16种等。在老面孔太多造成图书积压的同时,一些名家译作未经准许就被重复出版,严重侵犯了作者的权益。据报道,著名翻译家叶君健生前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未经叶老同意,擅自出版的多达20余种。此种状况除直接导致少儿书市“泡沫”横飞之外,另一个严重的后果便是使广大少儿读者疏远少儿读物。

实力派少儿读物作家的缺席是又一个原因。在直接影响到少儿读物质量的同时,也影响到了读者的购买热情。众所周知,在儿童文学作家中,老一辈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底蕴,有着长期的生活积累,但这些作家大都已届中年,他们的作品多以自己少年时的成长为背景,缺乏对当代儿童心理、生活的准确把握,靠过去的记忆来理解今天的孩子,不去细心体察今天青少年的心态,作品与时代脱节,与读者相去甚远。而有实力的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又极度缺乏。常常是不同出版社同期出版的两本书的扉页上是冲你微笑的同一张面孔。有识之士也谈到,一些出版社付稿酬认人不认作品,名气大的作家并非一流的稿子,稿酬要比名气不大的青年作家的一流稿子高得多。很显然,这种作法不仅不利于优秀的有实力的青年儿童作家脱颖而出,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少儿读物的质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